犍为见习报道


作者:wenxxy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1-14

 

犍为见习报道

 

 

1. 好男儿见习出乐山,帅小伙入驻犍为县

 

公元2018年11月4日,农历九月廿七,秋意浓的比绿心公园山上的雾还要胜几分。时值深秋,大渡河上仍滚着滔滔江水,不断汇入乐山大佛脚下的千里岷江之中,远山远水,秋风萧瑟,有阵阵凉气侵肤入骨,让我们犍为三人组在启程前顿生出一股离别的悲凉来。

其实犍为那边早在星期五就已联系过了,对方的态度很热情,电话里传出的欢迎之语,使我们都感到喜出望外,原以为这次去是给别人讨麻烦,多多少少会让人有些不喜欢,然而这通电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

它位于县政府的大院,在一排正扬扬飘落着黄叶的银杏树背后,一幢老楼的二楼上。从二楼的楼梯一上去就能看见一条走廊,走廊两边分布的房间就是新闻中心的各个部门,有网管部、舆情部、新媒体部等等,因为办公室都是早已经分配好了的,所以“无处容身”的我们只能在主任办公室里建立临时根据地。

卞主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剪平头,穿夹克,中等个子,初见时脸上有几分严肃模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乍一看之下,心中甚是惊慌,不过为了表现我们沉着冷静的内涵修养,和保持住老员工的绝佳气质,我们仍然是面不改色地完成了交接任务。

就如同跨越万里长征之后,胜利会师一样,鄙人率领着组内两位天资卓越的犍为见习小组精英,首先阐述了一番乐山师院与诸县级媒体的牢固友谊,并就此展开了热情问候,对自己这一行对他们的打扰深表抱歉,并承诺今后两周见习时间内服从调遣,积极积累经验与勤奋工作,努力使自己“见”有所得。

双方会晤在一片欢笑中完美结束后,然后谈到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至今使我们记忆犹新。

犍为这边是不包食住的。自打中央八项规定出来以后,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潇洒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新闻中心麾下有《乐山日报犍为专版》、“微犍为”微信公众号、犍为新闻网、金犍为社区这样几个犍为县内数一数二的流量平台,坐在富矿上却还是得紧巴巴地过日子。一切食宿自己解决,不过为了体现一点地主之谊,可以由宣传部为我们联系交警大队的食堂 ,在那里就餐,比外面便宜卫生一些。

在此附一份先前我们在街上餐馆吃饭时所拍下的恐怖菜单,在感觉自己被打劫了一番之后,想到能在交警队吃顿便宜饭,眼泪差点滚下来。

 

2. 初来乍到谈天说笑,语言不通狼狈不已

 

 

同是四川人,共同生活在这一片48.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竟然还会听不懂另一个四川人说话,这在来乐山上大学之前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一件荒谬事。

想当初,咱家叱咤绵阳成都,北到北川老县城,南到成都南三环,在成渝片呆习惯了,还真以为全四川说的都是一个音,殊不知到底还是吃了文化的亏!

乐山,成都南边的岷江片区,这里自古就说这与成渝片截然不同的灌赤片四川话,口音重且粗,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到了语言不通的程度,原以为乐山话已经够狠了,没成想犍为话更狠,说犍为话的都是狼人!

 

对于本地语言无法快速理解,这一致命缺点,我们不幸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那是星期二的一个早上,普普通通的一个寒秋的早晨,我们以昂扬的身姿踏进了办公室的大门,又回到了革命根据地浏览报纸,那时卞主任还没有来,我们把办公室的饮水机插上电静静等待,气温在见习开始的第一周便急剧下降,这里没有优乐美没有秋衣秋裤,所以就寻思着喝点热水暖暖身子,毕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不能倒下,肩头上的责任太重。

彼时热水还没烧好,卞主任就来了,大家开始寒暄,同一个办公室的还有一个员工师姐——14年新闻专业毕业。因为昨天的熟悉,所以大家都不再那么生疏,趁着眼前还没有什么任务就聊了起来。

我们先是用的普通话,后来觉得自己不接地气,于是都转换成了四川话,大家都用四川话交流。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大概可以这样形容吧,因为接下来我们就措手不及地遭遇了语言的冲击,简直成了一生之痛。

 

下面是彼时闲谈的一个语境:

 

卞主任:Д%*&Э+*&@F!*#%美国D*K#М

 

冯加油:?????

 

陈旷宇:?????

 

唐豪:??????

 

马师姐:卞老师是说有个人去扶贫了

 

我:哇,去美国扶贫了呀!

 

马师姐:是去美姑(县)

 

…………

 

我赶紧喝杯热水压压惊。

 

3.跟车外出采访新闻,探秘农村振兴之路

 

终于是有新闻可以跑了,虽然才是来的第二天,但我这颗正值青春的躁动着的心啊,早就迫不及待要折腾折腾我这天天喝热水,坚持早睡的身体了,养身贵在养心,唉,任由它去吧,大了就管不了了,道理我都懂!

我这疲惫的身躯高高兴兴地跟随着隔壁办公室的一个姐姐上路了,卞主任亲自安排,我仿佛领了圣旨一般,全身绽放着金光,那一种意气风发,那一种挥斥方遒,那一种不能触摸但能感受到的自豪与骄傲,顷刻间就要喷涌而出,耳边仿佛不断在奏响乐曲,催人奋进!

 

啊,我要努力,我要优秀,我不能辜负大家的厚爱!

 

简直是兴奋极了。

 

我跟露露姐还有电视台的刘老师一路驱车前往了犍为县东北的新盛乡,此行采访的对象是位于那儿的一家叫“果然好”的农场,由于采访是突然交代下来的任务,所以匆忙之间也就没时间准备资料,只知道与振兴农村经济相关。

新盛乡很远,车在路上不断颠簸转向,坐在车上渐渐有些晕车,虽然开车的刘老师一路高谈阔论,但那时候脑子里自始至终都在想着一件事:我想下车。

作为一个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少不了要到处采访,以后外出乘车的时间必然很多,然而自己这晕车的毛病,想想也是惭愧。跑新闻不易,要体会这种感觉不一定非得遇到重大挫折时才感受得到,其实芝麻谷子小的事就行了。

 

虽然采访的不是大新闻,但不能为此而感觉失落,新闻有大有小,遇上哪个就去报道哪个,不可挑三拣四。                                            ——————冯加油

 

采访的过程除去语言听不懂这一障碍之外,其实大体上感觉还是挺好的。做新闻的采访新闻,就像卖饼的烙饼,卖茶的种茶,是自己分内所属的事,一切都那么自然,没有任何本能地排斥。

 

这一行业,第一个性格要求就是要外向肯说话,这是这次采访体会出来的。试想,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人前都不主动交流,这样能打听到什么信息吗?信息对于记者来说,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好记者,一定要乐观开朗,而且还要很随和好说话。

 

4.好运气遇上记者节,拍照片捏着一把汗

 

11月8日,是中国四大行业性节日之一的记者节,这是属于我们的节日!

9月10日的教师节已经被三岁稚子幼童熟知,当5月12日的护士节在社会上被广泛宣传,当刚刚成立的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在日历中崭露头角,谁还记得一个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记者节!

都是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别人,而无人宣传自己,记者们不该被轻视,我们要在自己的节日中找寻属于这份职业的快乐与骄傲。

这是我们第一次经历记者节,之前第一次听说它,还是在大一时的廖老师的课上,在某一页讲义之中,模糊又熟悉。

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中国记协的前身)在上海宣告成立,后来记者节就被定在了这天。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它是第一次活生生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生命当中,激动!

这天我们又领到了一个艰巨且光荣的任务,为下午即将召开的“犍为县第十九个记者表扬大会”拍照和写新闻稿。

按说拍会议照片这种事也不算头一回了,但还是突如其来有种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错觉,想想也是,学校里都是自己熟悉的人,随便拍拍就可以了,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卞主任乐呵呵地将会议记录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看重的就是我们的能力,我们代表的不单是自己,还代表的是太阳成集团新闻专业的形象,不能在这里丢人,不然无颜面对师院乡亲,也对不起见习单位对我们的信任。

 

这一次,我们面对的是犍为县的所有新闻工作者,都是前辈,拿在手里的单反异常沉重,不可腼腆,不可胆怯,要认真完成任务,我们这样对自己说。

虽然偶尔有几道好奇的目光在我们脸上打量,但这绝不会让我们羞涩,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虽然坐在会场中的人有些是领导,有些是老前辈,但此刻我们肩上的任务就是记录会议,拍好手上的照片,写好新闻稿,这是最好的自我介绍方式,也是最佳的与他们拉近距离的方法。

虽然后来在会议结束后检查相机,发现有一些模糊虚焦无法使用的照片,但大体上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我们有两台相机在现场拍照,所以有足够的图片挑选使用,除了满足报道所用之外,就是见识单位的老师也可以挑一些拿走,作为他们这个新闻中心的历史资料。

 

5.邢老师赴犍为慰问,卞主任与众人论道

 

进入见习的第二周,学校的老师就来看望了还在见习岗位上奋战的我们三人,犹记得邢老师之前就发过一条短信给我,交代了他会在星期一或者星期三挑一个时间来,然而他到了犍为县政府外时还是让我们很吃惊。

风尘仆仆,邢老师刚从沐川县赶过来,彼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我们原以为他会把时间改到星期三,不料他一个电话就打到了我手机上。

我下了楼到了政府大院的门口,邢老师还是记忆中那个样子,带着一副轻巧的眼镜,言谈和蔼亲切,他率先向我走来,大概是因为在下的穿着是这个大院里唯一的员工模样。

我带领着他走进了新闻中心的办公室,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性格大方的卞主任热情地跟邢老师作了问候,大家开始聊天。期间,邢老师应该是带着任务来的,他一直在记录聊天的内容,行为上看去颇像是一次采访,卞主任这个一向是采访别人的人,今番被邢老师采访,真叫颠倒了一个顺序,看的我们心中暗自偷笑,他也突然有些腼腆了。

卞主任是乐山师专时的毕业生,说起来也是我们的员工,据他说,在这个新闻中心还有好几个师院毕业的人,大家能聚在一起全靠一场缘分。

这里插一句:当初第一感觉颇为严肃的卞主任,在我们之后几天的相处当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是我们误会了,其实他是个非常和善的人,简直是个好领导!

卞主任自言当初学的是美术,至于为何现在从事了新闻工作,这期间的经历实在不少,他的阅历很丰富,做过不少职业,非常令我们三个见习生钦佩,就是见多识广的邢老师也频频点头感叹。

期间,隔壁办公室的岑老师也因为大家在一起交流的热闹场景而加入进来,岑老师也从事很多年的新闻工作了,令人吃惊的是,岑老师他最初的专业也非新闻学。当时,一个新闻专业的老师,一个学美术的新闻主任,一个没有学过新闻的新闻记者,大家各抒己见,在一起并非奉承恭维,统统发表了自己的工作体会和独到见解,可谓是非常精彩,令人印象深刻。

 

6.见习过半日程一览,再接再厉不负人心

 

截至见习第二周星期二,目前经历如下:

 

见习第一周:
第一天:熟悉环境;前往犍为文庙拍照(冯加油、陈旷宇、唐豪)

第二天:新盛乡果然好农场采访(冯加油)

        写犍为文庙参观随笔(陈旷宇)

        陪同县长熊建新调研敖家镇污水处理厂以及罗城古镇

第三天:新盛乡“果然好”农场采访写稿子(冯加油)

        上街练习使用单反(冯加油、唐豪)

第四天:参加记者节活动摄影(冯加油、陈旷宇、唐豪)

第五天:记者节活动写稿子(冯加油、陈旷宇、唐豪)

犍为集中销毁非法捕捞工具暨渔业资源秋季增殖放流活动采访并写稿子(陈旷宇)

 

见习第二周:

第一天:写双十一新闻评论(冯加油)

        写关于罗城古镇的随笔(唐豪)

第二天:采访政府常务会议(唐豪)

        采访犍为县文明市民并写稿子(陈旷宇)

 

 

 

撰稿:冯加油    审稿:廖建国

 

 

 

 

 

 

 

 

 

 

 

集团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 
办公地址:博雅楼3楼
电话:0833-2276389
版权所有: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城(中国)股份有限公司